再訪明溪縣嶺頭與紫云村溫馨之旅
11年前的2013年,我與其他宗親一起短暫走訪過明溪縣夏陽鄉嶺頭村和紫云村,曾撰寫有《顯蓋紫云地、饒松故里行》一文,紫云饒氏村莊的美好印象深深留在我的腦海中。
8月底,余承擔調研課題進入最后結題忙碌一段,身心感到有些疲憊,很想外出放松幾天。上個月,恰明溪饒志清等來榕回訪建立村饒氏時熱情相邀。于是,我決定去明溪嶺頭采風走訪,開啟一段說走就走的饒氏村莊溫馨之旅。
9月1日下午從福州北站出發1個多小時后就來到三明北站,一路上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與歡聚的喜悅。傍晚時分,當我與沙縣饒鳴銀駕車一起抵達三明市區集會地點時,意外發現當晚相聚宗親竟有20人之多,連在晉江工作的饒水清也特趕回參加餐聚,眾親們的熱情為我的旅程增添了無限的溫暖與力量。當晚,大家相聚甚歡,頻頻舉杯,開懷暢談,我心中深刻感受到饒氏家族的團結與真情。當晚未參加聚會仍在明溪城關的饒聲榮打來電話,他誠邀我第二天赴紫云民宿體驗,重溫那寧靜美好的溫馨時光。
2日一早8點,饒志清開車前來下榻吉麗酒店,同車有市教育系統的饒飛云及饒悌財;三元饒悌長與饒良和、沙縣饒鳴銀及夫人謝女士、饒悌文等人另車一起陪同前往。
從三明市區出發,從三元區陳大鎮拐往嶺頭村山間公路,途中青山綠水、清風拂面,構成了一幅幅迷人的畫卷。沿途車溪橋旁的功德榜,見證了嶺頭村父老鄉親及外出鄉賢對家鄉建設的無私奉獻,榜中眾多饒氏芳名,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地饒氏在地方社會中的貢獻和影響力。
車溪橋功德榜
常溪坂一角
常溪饒氏老屋及水池塘
常溪饒氏老屋
我們到達嶺頭村首站是常溪坂自然村,這是一個山間小盆地,小溪潺潺,稻田翠綠,木制房屋散居依山而建,展現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圖景。這里是育種稻田,時值臨將豐收價段,穗粒金黃飽滿,公穗母穗有高低之分,透露出農耕文化的細膩與智慧。據悉常溪坂饒氏,大部分均自嶺頭村遷入。
從常溪坂回到嶺頭行政村駐地常溪,這是我們之行第二站。我們在村中隨處漫步,饒氏老屋前的水池塘,映照著歲月的痕跡,也映照出饒氏家族與自然和諧共處。常溪古稱龍溪,開基祖為饒文通(文五),饒氏祖屋祖先牌位仍在,但祖屋稍破損有待整修。
從常溪至嶺頭村僅幾分鐘車程,到達我們走訪的第三站。嶺頭古稱龍壽,宋宣和年間,饒仁宅之子饒智舉遷梅嶺(今嶺頭)生二子,長子饒文達(文一),次子饒文通(文五)。文達公長子饒夢廷公留守嶺頭,后被奉為開基始祖。夢廷公及文通公后裔分別在嶺頭及常溪繁衍生息,形成了獨特的饒氏家族文化。嶺頭饒氏2020年4月重修了衍慶堂,古色古香的建筑,整齊的祖先牌位,整肅的堂聯,無不透露出族人對祖先的深深緬懷與敬仰。隨后,我們參觀了村中饒石有烈士的老屋,他英勇犧牲的事跡,如同璀璨星辰,先烈的英勇無畏,將永遠激勵著后人勇往直前,為實現更加美好未來不懈奮斗。我們一行信步由心在村中漫步,與族人親切交流,尤如回到自已故鄉一樣。我深深感受到這里的淳樸與熱情,族人們堅守著這片土地,也期待著未來的幸福。近年來,嶺頭村一些年輕饒氏后生在外發展不錯,如饒火明在廈門,抖音“貓王料理”品牌打造得很棒,目前擁有粉絲2000多萬,勢頭正旺,后生可畏;饒水清在晉江從事物流也做得風聲水起。從他們身上展現了嶺頭村年輕一代在外拼搏、勇于創新的精神風貌。
嶺頭村一角
嶺頭饒氏衍慶堂
饒石有烈士老屋
饒火明母親
黃連地一角
黃連地饒氏老屋
晾曬紅菇與梨菇
嶺頭村參觀結束后,我們兩部車踏上前往紫云村的旅程,途經黃連地,這是此行第四站。明洪武初年,饒興起從臺嶺頭遷入黃連地為始祖,饒氏家族從此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。歲月流轉至1973年,為更便利耕作,部分后裔遷往東坑頭,如今,當地饒氏家族已傳至第17世。
近段時間是明溪縣一帶上山采摘紅菇的最佳季節,家家戶戶,無論老少,紛紛踏上山林,尋找隱藏在柯木落葉與腐木之間的紅色寶藏。沿途,我們到處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,他們或在山間采摘,或在自家院落里晾曬紅菇與梨菇,這一幕幕生動的畫面,構成了明溪山區初秋獨有的風景線。
自黃連地至紫云村僅需十幾分鐘車程,時至中午時分,我們來到紫云“云臺人家”民宿,與在此等候多時的饒聲榮和臺嶺頭饒大榮等眾宗親們匯合。
“云臺人家”民宿位于一山崗上,地理位置得天獨厚,站在民宿的高處,四周風光無限,每一口呼吸都仿佛能吸進滿滿的負氧離子,心靈得到前所未有的洗滌和放松,這樣的環境,無疑是現代人心靈棲息的理想場所。中午的盛宴,將這份田園之樂推向高潮,嶺頭宗親熱情款待,土法打制的米果,不僅保留了食材最本真的味道,也承載著一份對傳統手藝的堅守與傳承;新鮮紅菇燉土雞、炒梨菇等農家土菜,每一道都是對食材原味的極致追求,在品嘗之間,仿佛能聽見山間鳥鳴,看見溪水潺潺,感受到了大自然最純粹的饋贈。
“云臺人家”周邊景色
云臺人家民宿一角
親自包制米果
新鮮紅菇燉土雞
午宴后稍事休息之后,我們繼續往臺嶺頭的旅程,這是此行第五站。村中木制房屋依舊,仿佛是時間的守護者,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。而村口新建鄉村公園,巨石上立有“饒公故里龍西”碑名,美化了鄉村環境,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,讓饒氏家族歷史與現代生活和諧共融。
我們在饒家老屋門前與當地宗親激情相會,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,那份由心底涌上來的喜悅,是家族團聚最真摯感情的體現。我很高興再次見到饒長青等眾多村中老者,這些長輩們身體均很健康,是家族之幸,也是后生們的最大安慰。在隨后召開簡短茶聊座談會上,我向各位宗親匯報了省饒氏委員會的宗旨與近年工作情況,通過分享故事、提出目標,激發宗親們對饒氏家族未來發展的熱情與期待,并呼吁盡快建立大佑山饒氏慈善公益基金,為當地饒氏家族長遠發展注入活力與希望。隨后,饒良和與饒鳴銀等也都作了熱情洋溢的發言。最后,大家非常高興一起合影留念。
饒公故里龍西
公園一角
相聚
饒家奶奶
以茶代酒(右二站立老者為饒長青)
合影
此后,我們一行人在臺嶺頭村中漫步,隨后參觀了饒松出生地、均峰寺、 “有緣石”等處,再次深深感受到當地饒氏歷史文化的厚重與美好。均峰寺莊嚴與寧靜,是一個靜心感悟的地方。從住持那里得知大佑山周邊陳大、巖前、沙溪、瀚仙等地分布有十幾個饒公廟,供奉主神均為饒公及張公菩薩,這不禁讓人感嘆饒公在當地民間信仰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。
傍晚時分,我們回到“云臺人家”,再次品嘗由臺嶺頭宗親提供的農家美食,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宗親們的熱情與匠心,讓我們在品嘗之間,不僅滿足了味蕾的享受,更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純真與質樸,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養與觸動。
當晚,我與聲榮、悌文、飛云留宿“云臺人家”,其他宗親返回市區。半夜時分,我們四人在露天茶吧暢聊,星空下,茶香裊裊,笑語盈盈,我們四人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,那份純粹的快樂與寧靜,讓都市的喧囂與繁忙瞬間遠去,只留下內心的平和與滿足。
此次再訪明溪縣嶺頭與紫云村之旅,不僅是對當地饒氏家族歷史文化的再次探尋與致敬,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重生。我不僅見證了饒氏宗親之間那份最美好真實的情感,更在旅途中找到了自己內心的聲音,體驗到了日常工作生活之外的另一種可能。這無疑是一次難忘的溫馨之旅,將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之中。
(圖文:饒如龍)
發表評論
評論加載中...
|